為落實制造業當家戰略,推進相關政策在服裝產業的落地,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黃海丹在2023廣東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對《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東省實施消費品工業“數字三品”三年行動方案》進行政策解讀。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黃海丹在2023廣東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政策解讀
2025年爭取產業營收達7000億
紡織服裝業是廣東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生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嶺南衣”產值、企業、產品、產量、出口等基礎扎實,產業鏈供應鏈基本齊全,沒有明顯“卡脖子”短板,形成了集群抱團式、龍頭帶動式、供應鏈動式、以商帶產式、數智牽引式、創新驅動式等發展模式,但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制約產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和制造業當家的戰略部署,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制定印發了《實施意見》,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鍛長板、補短板、強底板。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走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數智化、低碳化、國際化和總部經濟集聚地、創意設計策源地、服貿會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質量發展道路,到2025年底,爭取紡織和服裝產業營收達到7000億元,到2027年實現翻一番,將廣東建設成為世界級先進紡織服裝產業強省。
《實施意見》還提出,到2027年,全省爭取培育50家紡織服裝工業設計中心、15個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平臺),發布原創設計產品和紡織服裝精品200個;推動形成30個紡織服裝企業標準“領跑者”;爭取培育營收超10億元的品牌企業30家、超百億元的品牌企業3-5家、超千億的紡織服裝特色區域3個。
引導粵東西北地區積極有序承接部分產業環節轉移
黃海丹介紹,針對“六化三地”,《實施意見》從九大部分提出了具體意見舉措,包括:強化統籌規劃布局,推進“一群兩極三區”建設;時尚化轉型,打造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策源地;高端化推進,發展一批紡織服裝產品技術標準領跑者;品牌化發展,培育一批紡織服裝國際國內名牌;數智化建設,推動紡織服裝生產經營管理降本增效;低碳化升級,促進紡織服裝企業綠色環保發展;國際化合作,建設紡織服裝服務貿易會展新高地;人才產業化支撐,培育紡織服裝百名設計大師和萬名熟練技工;服務一體化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紡織服裝優質營商環境。
推動“一群兩極三區”建設,其中,“一群”指培育紡織服裝領域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打造綜合實力國際先進的高端紡織服裝集群。“兩極”指依托廣州、深圳在紡織服裝商貿、全球性展會、總部、高端定制、時尚創意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全省紡織服裝總部經濟和創意設計的“兩極”,發揮示范帶動效應。“三區”指推進汕頭潮州揭陽、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中山服裝產業“三區”做大做強,帶動自身及周邊地區紡紗、化纖、絲綢、織造、印染、洗水、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加快發展。
黃海丹表示,針對當前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發展不平衡、產業園區特色化發展不明顯的現狀,從全省一盤棋考慮,《實施意見》鼓勵珠三角地區保留產業鏈上的高端鏈條,即技術密集程度高、產品價值增值度高、利潤豐厚的環節。引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與紡織服裝核心和重點城市開展產業共建、產業合作、優勢互補,出臺針對性優惠政策,積極有序承接產能轉移、產業鏈供應鏈部分環節轉移。
推動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為推動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廣東省工信廳等9部門印發了《廣東省實施消費品工業“數字三品”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雙十雙九雙八”的目標,力爭到2025年,培育發展10家以上消費品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搭建10個以上消費品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不低于90%,生產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不低于90%,倉儲物流管理數字化普及率不低于80%,順利應用電子商務比例不低于80%。
《行動方案》確定了提升數字化轉型意識、提高行業和集群數字化轉型水平、強化企業數字化應用、提升數字化創新能力和構建數字化轉型良好生態五大任務。在服裝行業制造環節數字化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服裝制造“云工廠”建設,以“小單快反”模式響應服裝訂單碎片化需求,綜合利用生產制造執行系統,打通工廠間各個生產環節的信息流和業務流,將定布料、裁床、車縫、質量檢測、入庫和發貨等環節的生產數據都會同步至企業系統平臺,實現從訂單到工廠的高效率銜接。
黃海丹副處長對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寄予厚望,希望協會在推動《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落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